广告

市场导向 政策保障 科学规划|淄博企校订单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

2021/7/30 20:41:16   来源:中国山东网    

  中国山东网-感知山东7月30日讯(记者 江学俊 通讯员 陈德娟)为精准培养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队伍,提供坚实的产业人才支撑,淄博市在全省首推政府补贴性企校订单培养技能人才项目,取得了良好成效。

  日前,本网记者深入部分企业单位进行了实地采访。

  市场导向,破冰人才培养新模式

  “2019年以来,我们化工仪表工缺乏问题突显,在省内只有滕州化工技师学院有化工仪表专业,毕业学生供不应求,根本抢不到。”山东齐鲁石化建设公司副总经理、人力资源部部长常永曾为招不到合适的员工一度愁眉不展。

  事实上,不仅是齐鲁石化,淄博各类企业在招工方面都一定程度面临这种情况。

  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

  在对标先进城市借鉴经验基础上,淄博市于2020年5月启动企校订单式技能人才培养项目。

  项目出台后,山东齐鲁石化建设公司与淄博技师学院联合积极申报了淄博市2020年度首批企校订单式技能人才培养项目,合作培养43名仪表工高级工和49名钳工高级工,实现了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。

  淄博技师学院学生徐前通,于2020年参加了首批人才培养项目,提前得到了山东齐鲁石化建设公司就业机会。

  “通过企校订单式技能人才培养,提高了我们的实操能力,真正做到学以致用,把学习的知识在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!”徐前通告诉记者,因为在学习过程中与实际工作相结合,自己很快就融入到实际工作中,目前已任职鲁清项目部钳工班组组长。

  据统计,2020年以来,淄博市13家重点企业与7所院校开展订单式合作,培养高技能人才701人,涉及仪表调试、管理自动焊等13个专业。2021年计划订单培养不少于1000人,首批22个订单班570人培养协议已签订完成。

  政策保障,精准化培养技能人才

  政策的保障,是项目落实的关键所在。

  为确保企校订单式技能人才培养政策落实落地落细,提升订单班培养的科学化、规范化、精准化,真正契合企业人才需求,淄博市人社局制定了《企校订单式技能人才培养实施细则》。

  记者注意到,该《细则》规定订单毕业生毕业1个月内,全职进入企业工作,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且缴纳养老保险的,市财政按照每人1万元的标准给予企业一次性培养补助。

  “我们企业之前与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就建立了校企合作培养关系。企校订单式技能人才培养政策出台后,每培养一个人,给我们1万元支持,减轻了企业负担,激发了我们企业人才培养的积极性,同时督促订单培养更加规范。”山东新星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吕允城对补贴政策非常赞同。

  新星集团结合公司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情况,与山东经贸职业学院签订了30人的“电子商务数据分析”专业培养协议,下半年,计划再签订30人的“物流管理”专业培养协议,以满足物流基地扩大对人才的需求,目前正在与学院进行对接。

  淄博市人社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张守伟告诉记者,淄博市订单式技能人才培养作为全省首个政府补贴性订单项目,以精准培养企业所需人才、推动就业为目的,有效减少了企业技能人才培养成本,今后将继续朝着规范化、科学化方向发展,发挥技能人才精准培养示范作用。

  科学规划,“产教训”深度融合

  “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淄博市四强产业之一,发展非常迅速,不少合作企业对我们提出了相关专业技能人才需求,所以年初我们就开始筹备增设‘电子竞技运动服务与管理’专业申请工作。”山铝技工学校招生负责人说。

  记者了解到,在淄博市人社局的协调指导下,目前专业申请上级相关部门已审批通过,完成学籍系统录入。

  作为淄博市企校订单式技能人才培养项目的重要参与单位,淄博技师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李冰有着深刻地理解。

  他表示,企校订单式技能人才培养项目的出台,为学生提供在真实生产环境下,学习专业技能、熟悉生产流程、了解企业文化的学习机会,帮助学生实现在校学习专业技能到企业实际工作岗位学习技能的‘零过渡’,使他们能够精准熟悉和掌握订单企业的生产技能需求,从而实现职业技能院校对企业技能人才需求的精准服务。

  以淄博市技师学院为例,该学院2020年、2021年与山东特种工业集团等16家企业签订企校订单培养协议,为淄博市企业输送学生630名企校订单式高技能人才,通过企校订单式培养不但促进学生技能水平提升,同时增强学院服务地区经济发展能力,得到了合作企业的普遍好评。

  成绩斐然,未来仍需不断探索创新。

  下一步,淄博市人社局将紧紧围绕产业与人才深度融合为目标,探索建立由政府、院校、企业协同共建技能人才培养体系,促进教育链、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,让技能人才供给侧精准对接需求侧,建设一支强有力的产业技能人才队伍,为实现淄博市凤凰涅槃、加速崛起贡献人社力量!

编辑:伊帆    责任编辑:胡立荣

相关阅读

免责声明

1、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,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。

2、本网注明“来源:×××(非中国山东网)”的信息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。

3、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、疏忽、合约毁坏、诽谤、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,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,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

4、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《网站声明》并完全同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