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告

淄博经开区谱写全面振兴发展新篇章

2021/7/5 14:34:31   来源:淄博新闻网    

路网建设

吾悦广场效果图

麦田音乐节

  淄博经开区经过“十三五”时期的砥砺奋进,实力增强、动力集聚、能力提升。如今,站在新的起点,将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,奋勇争先,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,向更高能级城市迈进,全面建设老工矿区转型升级先行区、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业集聚区、产城融合示范区、绿色生态涵养区和生态产业新城,争当全市发展的最大变量。

  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。坚持以改革促发展,深化放管服改革,增强发展活力。持续优化政务服务,探索实施“前台综合受理、后台分类审批、统一窗口出件”的政务服务模式,梳理“零基础标准化”模板203套,将原分布在10个部门办理的57大项、203小项政务服务事项集中到6个综合受理窗口办理,实现“一窗通办”。切实减轻企业负担,依托市智慧金融平台进行融资,159家企业完成平台认证,帮助32家企业融资1.5亿元。承办全市政银企对接大会,向全市25家银行机构提报我区30家规模以上企业融资需求5亿元,帮助盛日奥鹏等十余家企业融资1.2亿元。破解企业开办难题,运用“互联网+”、大数据等技术,实现新开办企业全程网办。自区域调整以来,新开办企业1837户,同比增长90%,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率92%,免费发放税控设备1323套,印章1747套,提供免费寄递服务750次,为企业节省开支94.5万元。

  动能转换取得新进展。2021年全区排定重点项目154个,总投资1247.8亿元。坚持“存量变革”和“增量崛起”双轮驱动,做好“优”和“扩”两篇文章,不断积聚新动能。优化提升“铝基新材料、建筑陶瓷、化工装备制造”三大传统优势产业。实施规上工业技改3年全覆盖工程,年度计划投资17亿元,重点对山东澳海石油新材料、中铝山东新材料等公司的41个项目进行技改。培育壮大“数字经济、智慧冷链”两大新兴产业,大力发展“商贸物流、供应链金融”等两大现代服务业,重点打造建筑陶瓷、化工装备制造、商贸物流3条100亿级产业链和铝基新材料1条500亿级产业链,加快构建“322”现代产业体系,争创全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、新经济发展的增长极、对外开放的重要板块。建设铝基新材料、高端建陶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,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和产业链集聚。加大对高新企业和科技型企业的招引,建设经开区新经济产业园。探索构建“苗圃+孵化器+加速器+产业园区”的创新创业载体链条,重点关注四新产业,吸引一批高水平中小企业入驻

  创新驱动实现新突破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,完善区域创新体系,创新创业更加活跃。实施企业跨越式发展培育计划,初步筛选32家企业作为第一批跨越发展培育企业,通过集成要素支持,推动企业2-3年产值翻番。着力在3-5年内将盛日奥鹏、中升机械、鲁中耐材、卡普尔等10家企业打造成为产值过十亿元的企业,将捷达机械、澳海石油、瑞诚化工设备等15家企业打造成产值过亿元企业。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,实现大数据与研发、生产、销售、管理等关键业务环节全面融合。重点推进中铝山东工程、中铝山东新材料、三田化工装备、狮王陶瓷、东方化学等市级创新平台提质升级。争取年内新增省级创新平台2家以上,市级创新平台5家以上。在中铝齐鲁工业园、绿色建陶产业园(高端化工装备产业园)等传统产业聚集区,打造工程化研究中心、孵化中心、人才培育与科技交流中心,公共技术服务平台、投融资平台,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等,形成“三中心、二平台、一体系”的功能格局。

  经开区在功能区调整后,经过一年多的发展,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主城区的发展方向,也代表着全市第三城市形态的发展方向,每一名经开人都肩负着时代赋予的重任。发展是第一要务,发展是一个党有能力有水平最重要的体现。经开区以老工矿区转型升级先行区、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业集聚区、产城融合示范区、绿色生态涵养区和生态产业新城“四区一城”为定位,是淄博城市形象的未来所在、城市功能的未来所在、产业空间布局的未来所在、生态环境的未来所在。经开初心就是发展,就是争当全市最大增量。

  围绕“四区一城”的发展定位和建设未来之城、绿色之城、活力之城、产业新城的战略目标,把握好经开区的目标定位。提升格局和境界。坚决不能把经开区按照一般的区域来规划建设,不能按照老经开区的标准来建设新经开区,而是要按照能够真正体现淄博未来城市形象、城市功能、高端产业、生态环境的未来之城。要带头树立正确的发展观、政绩观,把市委书记江敦涛反复强调的为未来留白、为历史留白,作为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,上就上高水平、高质量的项目,干就干一流水准的工程,不盲目“铺摊子”,不搞低水平的开发建设,不急功近利,严格控制房地产项目。把握好当前和长远、现实和未来的结合点。既要着眼于长远,又要抓好当前经济运行,抓好民生社会事务,保持经开区经济快速增长,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,为未来之城不断积累现实厚度,不断夯实发展基础。

  围绕第三代城市形态发展要求,提高经开区规划建设标准和水平。进一步提高规划层次。严格按照市委、市政府提出的第三代城市形态,从城市的高度、建设的密度、空间的广度、生态的厚度、人文的温度等方面,聘请高水平规划设计单位,系统提高经开区的空间规划、产业规划。在此基础上,贯彻到片区规划、园区规划、单体规划、节点规划等。提高现代化建设水平。深刻把握全域公园城市等要求,从路网、水系、生态节点到具体园区、楼宇、公园、文体科教设施等,从建设标准、建设尺度到建筑风格、建筑外立面等,都严格按照第三代城市形态的标准去做,打造节能城市、智慧城市的样板。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。全面推行市场化机制,加强与北控等大公司的合作,提高城市的管理养护、绿化水平。

  围绕做好“优”和“扩”两篇文章,谋划好经开区高质量发展。深刻把握“优”和“扩”的内涵要求,经开区在经济发展上要比一般区县准入门槛更高、把握尺度更严。推进高质量的“双招双引”。按照市委书记江敦涛关于建设未来之城的标准和着眼于今后20年、30年的发展,注重发展新经济产业,重点招引数字经济、科创产业。按照宁缺毋滥的原则,上就上高水平的项目,坚决压缩掉一般性项目,倒逼提高经开区“双招双引”水平。推进铝基新材料、高端装备、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。集中打造几个全市重点功能性片区。以淄博国际会展中心建设为切入点,打造淄博中央活力区;以淄博保税物流中心建设为切入点,打造淄博现代物流片区;以香港合作产业园建设为切入点,打造淄博国际合作产业片区。积极探索市场化的一次性、饱和式投入的投融资体制。采取EPC+F等融资模式,进一步加强与中铁建等大公司的合作。

编辑:寇亚群    责任编辑:温伟伟

相关阅读

免责声明

1、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,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。

2、本网注明“来源:×××(非中国山东网)”的信息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。

3、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、疏忽、合约毁坏、诽谤、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,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,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

4、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《网站声明》并完全同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