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告

淄博:文明城市“三连冠”的文化厚度

2017/11/21 10:22:30   来源:淄博日报     作者:苏向阳

 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生命和灵魂,是城市的内核、实力和形象,淄博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,既是一项崇高的荣誉,更是淄博建设文化名城,打造文化厚重城市的真实写照。

  人文精神 增添淄博新魅力

  文化代表和反映着一座城市的特色品位和形象风格,也是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魅力所在。城市差异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市民的文化素养上。市委书记周连华指出:“创建文明城市,要把城市的文化建设摆上重要位置,用建筑风格提升城市品位,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,用文化生活打造城市气质。”

  今年3月5日,初春的市博物馆广场上,一派热闹欢腾的景象。当日,“全市文明出行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周启动仪式”在该广场拉开帷幕。来自全市各单位、各组织的5000余名志愿者参加了本次活动。活动当天,众多志愿队伍纷纷走进社区,开展免费为市民量血压、问诊等志愿服务活动。启动仪式上,宣读了《关于开展市民文明出行专项行动的实施意见》。根据《意见》内容,全市将以维护优良公共秩序为目标,不断增强公民的法制意识、规则意识、公德意识,进一步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。

  在此后的半年多时间里,我市不断加强舆论监督,跟进社会宣传,叫响了“文明出行专项行动”工作品牌和“举止要文雅:不随地吐痰,不大声喧哗,不乱扔垃圾;出行要文明:排队上下车,礼让斑马线,停车有秩序”宣传口号。此外,加大不文明出行执法力度,从4月份开始,利用“电子警察”抓拍不文明出行的车辆和人员,予以曝光并依法加大处罚力度,养成文明驾驶习惯。

  在倡导文明风尚方面,淄博注重加强诚信教育,开展主题实践活动,建立完善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,在全社会营造守信光荣、失信可耻的良好风尚。深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,依托社区培养志愿服务队伍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、弘扬志愿服务精神,推动形成向上向善、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。倡导法治精神、建设法治文化,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,运用法治手段和制度力量促进文明行为的养成。

  农家书屋 成就淄博新气质

  “来晚了可不行,好书都被别人借光了。这两年我的养猪事业蒸蒸日上,全靠这些科技书籍啊!”10月9日,临淄区金山镇北崖村养猪大户孙同远说。

  从农家书屋学到的养猪知识让孙同远得到了实惠。如今,农家书屋惠及农村大众。截至目前,临淄区已累计投资1000多万元,在全区12处镇、街道全部建有图书分馆,建成农家书屋464处,在全市率先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。

  乡村生活美,离不开书香的浸润。如今,在广大乡村到农家书屋看书读报已成为一种时尚。农家书屋不仅丰富了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,还优化了乡风民风,改善了乡村人文环境。

  近几年,桓台县农家书屋在各镇村实现无缝覆盖,马桥村、北一村、后金村、五庄村、红庙村、辛庄村等农家书屋藏书多达5000余册。在红庙村和五庄村,文化大院设有棋牌室、乒乓球室、书画室、文艺活动室等,设施完善,管理到位。书籍从科技、文化、政经到生活百科、少儿读物以及报刊杂志一应俱全,适合村民多元化阅读。

  淄博是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发源地。近年来,我市以临淄区为试点,强化师资力量,统一活动标准,全面实施“三个一”标准化提升工程,推动电钢琴、乒乓球、书法教育进课堂,使广大青少年普遍掌握一门文艺特长,拥有一项体育技能,传承一项文化项目。全市已有300余所乡村少年宫完成标准化提升任务,累计培训中小学生1000余万人次,被中央文明办列入“十三五”全国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《指导手册》优秀案例。

  一个个乡村书屋、乡村少年宫,成了汲取营养“智慧园”,凝心聚力“心家园”,耕读传家“复乐园”,成为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。

  文化惠民 打造淄博新形象

  从古至今,无论何种文化的创建,无论何种底蕴的积累,都离不开人。一座城市的厚重文化,必然是惠及这座城市普通百姓的智慧结晶。

  随着创建文化名城的逐步推进,以“周末戏曲大舞台”为代表的各种文化惠民工程在淄博蔚然成风,这种“政府搭台 社会参与 剧团演出 群众受惠”的经营模式,已经成为一种具有淄博特色的文化现象,吸引了专家学者和普通百姓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喝彩。

  在淄博剧院这类市级最好的剧场每周举办演出供市民免费欣赏,在全省来看,淄博市首开先河。政府主导投入,吸引社会力量参与,借助大量的民间剧团、庄户剧团,提高文化惠民的受益面——这样的模式,显然是文化领域一次创新服务形式的有益探索,是转作风、转观念、转机制的具体举措,是问需于民、问计于民的成功实践。

  据了解,自2015年5月中旬启动以来,淄博周末戏曲大舞台共演出79场,其中2015年演出33场,2016年全年演出46场。其内容定位以戏剧为主,同时涵盖音乐会、舞蹈、曲艺等多种舞台艺术形式。21场由市专业院团演出,52场由市民间文艺团体演出,还有6场邀请了国家级戏曲大师、钢琴大师、歌唱艺术家演出。无论刮风下雨,79场演出场场爆满。这满满的人气,成为主管部门狠抓文化实事、推进文化惠民的最佳佐证,也是淄博推进文化名城建设惠及普通百姓的最好写照。

  胸藏文墨虚若谷,腹有诗书气自华。一个人如此,一座城市更是如此。

  在全民阅读、终身学习的大力倡导中,淄博坚持博物馆、文化馆、图书馆、爱教基地免费开放,更有“流动图书车”“流动书城”等将优秀的文艺作品送到乡村,让文体设施和文化服务延伸到基层,淄博普通群众的文化体育活动空前活跃。

  “桐花万里丹山路,雏凤清于老凤声。”淄博,这座承载着历史辉煌的文化名城,在21世纪的今天,面对目前我国城市发展中出现的转型机遇,提出了突出资源优势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文化名城建设之路,在不久的将来,一定会创造出无愧于诞生了齐文化、聊斋文化、陶瓷文化、渔洋文化的先人的崭新而厚重的淄博新文化,惠及普通百姓,惠及千家万户……

编辑:王媛    责任编辑:刘帅

相关阅读

免责声明

1、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,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。

2、本网注明“来源:×××(非中国山东网)”的信息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。

3、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、疏忽、合约毁坏、诽谤、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,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,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

4、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《网站声明》并完全同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