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告

淄川赵瓦村:乡贤理事涵育文明乡风

2017/6/26 10:38:07   来源:淄博新闻网     作者:董学宏 闫盛霆 郗文娇

    村民遇到难题,不用走到村委反映,直接找身边的乡贤理事评理、出主意,乡贤理事定不了再拿到村委商议。在全国文明村淄川区双杨镇赵瓦村,村民就是这么省心省事。

  乡贤理事:说话有分量

  难道乡贤理事说话比村书记说话还管用?

  赵瓦村有村民1263户,4380多人,包括李、韩、胡、刘、张等十几个姓氏。自2004年以来,该村发挥新乡贤在道德教化、定纷止争等方面作用,根据各个家族人口数量,每个姓氏推选23名德高望重的成员为“乡贤理事”,并优先选用中共党员,以乡贤的嘉言懿行涵育文明乡风。乡贤理事的主要职责是理论政策的“宣讲员”、党和群众的“联络员”、矛盾纠纷的“调解员”、村务政务的“监督员”、红白公事的“服务员”。村里的事务管理、家族的红白喜事、邻里的鸡毛蒜皮小事等,都由各个家族的乡贤理事来操办、协调。

  在40名乡贤理事中,74岁的李久民是年纪最大的一位,家庭有纠纷、红白事怎么操办,村民们都会来找他拿主意。

  65岁的乡贤理事李久宽,两个儿子自力更生靠打工挣钱娶妻生子,没给家里添一点负担,整个家庭受到全村的称赞。邻居李久仁80多岁,独居多年。三个儿子商量着要把老人送到敬老院,结果老二老三同意,老大不同意,三人闹得不愉快。李久宽主动前去调解,在征求老人的意见的前提下,他根据家庭状况和老人的三个儿子进行面对面分析。经两方调解,儿子们达成一致意见,将老人接回家赡养。

  乡贤理事:带头倡文明

  纠纷调解了,村里的风气也在变化。

  以前的赵瓦村,因为经济条件不同,村民红白事大操大办、攀比之风愈演愈烈。有的企业家花几十万办丧事,也有的普通村民办完红白事之后负债累累,苦不堪言。

  新农村有新风尚。乡贤理事发挥带头作用,村里成立红白理事会,召开移风易俗大会。村两委充分听取“乡贤理事”意见建议,集体商议后制定了《赵瓦村红白公事章程》,写入《赵瓦村村规民约》,并经过律师逐条把关,村规民约成为村里的“小宪法”。从那以后,村民家中的红白事均由乡贤理事负责操办。章程对红白事列了很多“条条框框”,比如喜事新办,禁放电子炮、礼花弹和大型噪声花炮等;丧事简办,丧期两天,所有参丧人员一律大锅菜吃便餐,不立碑,坟头在种麦前整平,等等。

  乡贤理事:文化有记忆

  在赵瓦村的民俗博物馆里,墙上手绘的秋收、麦收等主题年画让人仿佛一下子进入火热的劳动场景。村小学的学生们看看这儿摸摸那儿,盛酒的锡酒壶、碌碡、扇车、抡耙等老物件让他们备感新奇。

  民俗的传承得益于乡贤理事的建议。面对日益消失的民俗文化,乡贤理事们动员各个家族踊跃捐献老物件。2014年,赵瓦村民俗博物馆建成,特意与村小学一门之隔,成为村小学的德育教育基地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,便于学生参观学习,接受传统文化熏陶。

  宽阔整洁的大道、24小时全方位监控、文化长廊、统一规划的住房、家家门口的葡萄架上绿意盎然,银行、小学、幼儿园一应俱全,这个城堡似的村庄,有了乡贤理事的庇护,村民的幸福感越来越强。

编辑:王媛    责任编辑:刘帅

相关阅读

免责声明

1、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,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。

2、本网注明“来源:×××(非中国山东网)”的信息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。

3、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、疏忽、合约毁坏、诽谤、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,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,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

4、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《网站声明》并完全同意。